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父唐高宗

第37章 我还是喜欢你桀骜不驯的样子

家父唐高宗 柒易71 8001 2025-08-18 10:21

  水精?

  郭待封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以他的出身,自是了解水精,如今大唐的很多水精都是自西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大唐,属于典型的奢侈品。

  在他的印象中,这些水精要么被做成首饰,要么被做成精致的碗碟酒杯。

  除此之外,他想不到水精还有其他用处。

  太子寻找水精,该不会是为了给先邢国公的孙女做首饰吧?想不到先邢国公英明一世,竟有个蛊惑储君的孙女?

  想到此处,自视甚高的郭待封立马谏言道:“太子殿下初至凉州,正该安军民之心,岂可沉迷于奢侈玩物?”

  十年前,皇帝亲自策试举人,九百个人中只有五人脱颖而出,其中只有郭待封、张九龄5人居上第,得为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

  郭待封觉得自己有劝谏太子的责任!

  倒是契苾何力一路与太子同行,知道太子殿下虽然是那种能在马车里坐着就绝不会出来骑马的人物,但要说太子爱好奢靡之物,那他是决计不信的。

  哪个爱奢靡的太子会愿意天天和普通士兵吃一样的大锅饭?

  不等郭待封再说,他就强调道:“太子殿下行事自有分寸,殿下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便是!”

  郭待封失望地看了看契苾何力,不曾想大名鼎鼎的契苾何力竟是个谄媚之徒!

  失望之余,他还要再说,却听契苾何力道:“此是军令!”

  郭待封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遵令。

  契苾何力这才问道:“殿下要水精何用?”

  李弘答道:“想要制作一物,或许能助国公,只是并无多大把握。”

  契苾何力笑道:“殿下尽可一试!”

  李弘倒不怎么在意郭待封的态度,他遂向郭待封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毕竟相较于刚来的契苾何力,已经抵达凉州三个月的郭待封无疑对凉州更熟悉。

  实际上,见到郭待封委屈却不说的模样,李弘还有点想笑。

  在李弘的印象中,郭待封颇有几分才气和傲气,是个恃才傲物的人物。

  前两年参与攻打高丽之时,郭待封率领一支军队渡海作战,但是运粮的船因为海难沉没,他向李勣求援,但又害怕军情被高丽人截获,于是乎他将军情写进了一首诗中送给了李勣。

  李勣看完当即大怒,认为郭待封行军打仗之际还有心思写诗,当即就要将郭待封砍了以正军法。

  得亏是当时李勣身边的辽东道管记元万顷看出了诗中之意,李勣才给郭待封发放了粮草。

  倒是元万顷,曾写出讨伐高丽的檄文,其中一句便是讽刺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高丽听闻之后,立马守起了鸭绿江。然后元万顷就被送到岭南吃橘子了。等之后元万顷从岭南返回,成了为武后做事的北门学士,那就是后话了。

  李弘这边在等着水精,而吐蕃方面也没闲着。

  契苾何力的到来瞒不住钦陵,毕竟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调动,还有负责后续运送的民夫。

  钦陵他只需要算算时间就会明白大唐早有朝此派兵的打算。

  在契苾何力抵达后,钦陵再一次派出了使者求见。

  这一回,吐蕃使者就没再说什么“慕容诺曷钵欺辱吐蕃人,所以吐蕃人才奋起反击”这样已经连三岁小孩都骗不过的幌子了,而是直接对着契苾何力提出了赞婆的问题。

  目前吐蕃使团还赖在长安没有回来,吐蕃人俨然是要把赞婆失踪的锅扣在大唐身上了。

  当别人诬陷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你最好真有。

  如今赞婆真在大唐手上,他虽称不上杀伤性武器,但考虑到禄东赞五子之间的团结,未必不能发挥奇效。

  所以,交人是不可能交人的,契苾何力一口咬定赞婆就在长安的吐蕃使团居所养病,痛斥吐蕃人肆意污蔑。

  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契苾何力痛快地放回了吐蕃使者。

  之后,钦陵则指挥着吐蕃军队正式进入凉州境内,大战看似一触即发。

  但唐军与吐蕃军,一个想要示敌以弱,一个只想先试探一下唐军的战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两边在契苾何力到来之后两边开始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契苾何力的战略既是他自己的想法,也很符合由李勣主导的朝廷对吐蕃战略。

  此次契苾何力的身份是凉州道行军大总管,按照大唐的传统,某某道通常代表着此次战争的战略方向。假如契苾何力被任命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那就意味着此次的目标就是直接打到青海去。

  而历史上的大非川之败,薛仁贵的头衔是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大唐君臣想要靠着五万唐军打败至少能动员四五十万大军的吐蕃,还想打到拉萨直接灭国……这既是情报上的失误,也是做出了决策的大唐君臣失了智。

  此时,李弘还在鼓捣他的水晶呢。

  “不知这些水精可否合殿下之意?”郭待封话语间仍有些不情愿,在他看来,能帮助对敌,只是对外的托词罢了。

  但军令如山,他不能不找。

  好在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因为吐蕃人的关系,许多商旅停在此处不敢走了。

  唐军固然有军纪败坏的时候,但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吐蕃军队就不一样了,对于吐蕃人来说,只要能让受害者不开口,就没有受害者了。

  “铜匠可找来了?”李弘问道。

  古人的打磨技术其实不差,就以铜镜来说,绝不是李弘以前在影视剧中常见的那种只能照个模糊人影的样子。

  李弘想要打磨水晶,最先想到的就是能把铜镜打磨地光滑无比的铜匠。

  郭待封答道:“已经带来了,只等殿下召唤。”

  “那就唤他们来按照本宫的要求打磨吧。”

  说完,李弘听郭待封说道:“殿下,臣见识浅薄,不知殿下所作为何物,可否一观?”

  李弘哪里瞧不出郭待封所想,他心想着郭待封毕竟没耽误正事,想留下了看看也无妨。

  只道一句“将军随意”,便带着穿上戎装的苏玉儿去指导铜匠了。

  郭待封一路跟着,这些水精是天然的宝石,个头越大,价值越高。他看着那两个城中最好的铜匠在太子命令下毫不珍惜地打磨着他找出的水精,即便是他,也不免有些肉痛。

  李弘则不管郭待封怎么想,他当然知道天然水晶价值不菲,但相较于他要制出的望远镜的军事价值,他觉得是值得的。

  郭待封召来的铜匠很是熟练,手也很巧,一大一小两个透镜没用太多时间就被打磨好了。

  而李弘在让铜匠们继续打磨剩下的水晶后,自己则一点点测试着两个透镜的焦距,等他确认好距离,当即将之固定在了早已准备的圆筒之中——

  虽已是郭待封尽力挑出的好水晶,但其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些杂质。做出了第一只直筒望远镜后,李弘迫不及待地出门观望。虽然画质肉眼可见的下降,但也的确将远处的目标映在了眼前。

  多看几眼之后,李弘注意到跟过来的郭待封正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望远镜,李弘伸手将已经固定好透镜的望远镜递给郭待封,说道:“郭将军试一试?可千万注意拿稳别摔了。”

  郭待封听了李弘的交待,起初心中还有几分不以为意,他走南闯北什么没见过,两块水精加一个筒就能有什么奇怪的……

  这样想着,郭待封双手接过望远镜,学着李弘的样子,眼睛一闭,一睁……

  当前方的房屋一下子出现在眼前,郭待封的手猛地一抖。

  即便他再见多识广,看到这一幕也难免发蒙。

  不过他好歹是个南征北战的将军,多看两眼后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新奇的事物并联想到了望远镜在军事上的应用。

  想到这,郭待封一改之前对李弘的态度,赞美道:“此物竟能将远处之物尽收眼底,太子殿下当真是神仙手段!”

  郭待封又用望远镜看了两圈后,才依依不舍地将之交还给了李弘。

  他知道这第一只望远镜无论如何都是到不了他手中的,还是契苾何力精明……

  想到这,郭待封又有些担忧,太子殿下会因为这两句好话就忘记他之前的顶撞吗?

  片刻功夫,他心中原本的正直谏言就变成顶撞太子了。

  他复又说道:“臣无知,不知太子殿下造出如此便利的神物,有冒犯之处,还望殿下见谅。”

  李弘听完,微微一笑:“我还是更喜欢郭将军原本桀骜不驯的样子……”

  郭待封表情一滞。

  完蛋了,他就知道自己之前的行为一定已经得罪了太子。

  这一刻,郭待封想了很多。

  “说笑呢,郭将军莫要当真。”李弘上前拍了拍郭待封的肩膀,笑道,“如今正值战时,本宫身为太子,代圣人巡守。郭将军秉着一颗公心谏言,本宫岂会怪罪?将军放心,这一只先送给大总管,下一只就送给将军。”

  郭待封立马拜道:“多谢殿下!”

  他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果真是仁善太子。

  “有此神物,定能更有利于观察吐蕃异动!只是不知此神物之名为何?”

  李弘想了想,总觉得望远镜这个词说着有些违和,遂道:“就叫千里眼吧!”

  随后,李弘把手中的千里眼交给了在旁边跃跃欲试的苏玉儿,问道:“试一试?”

  苏玉儿心中一暖,她也不推辞,因注意到了之前郭待封的反应,更加小心翼翼地举着望远镜,学着李弘的样子啊,朝远处看去。

  即便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看到近在眼前的画面,她还是心头一紧。

  不过苏玉儿的手依旧很稳。

  倒让一旁的郭待封心中暗叹,不愧是先邢国公的孙女,巾帼不让须眉。

  李弘复对郭待封说道:“如今能用来制作千里眼的水晶还是太少了,”

  郭待封立即拍着胸脯说道:“太子殿下放心,臣这就去将凉州适宜的水精全都找来!”

  李弘说道:“务必不要过于扰民。”

  “殿下放心!”

  郭待封风风火火地走了。

  ……

  另一边,得了千里眼的契苾何力对此爱不释手。

  即便如今陪着李弘巡视城墙,也不忘把李弘送他的千里眼带在身上,时不时地还要拿出来看一看。

  当初唐太宗李世民领兵之时,最喜欢亲自带着几个人到到敌方军营附近去观察敌情,还曾因此数次遇险。

  李弘自然没有这么猛,但他穿着明光铠,身后跟着的东宫千牛举着代表着他的旗帜,沿着城墙上走上一圈,以安城中军民之心,还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在契苾何力的退让之下,已经进入大唐境内的吐蕃军队虽在钦陵的克制下并未冒进,可也已经有吐蕃散骑经常出现在凉州城下了。

  这很符合契苾何力的战略,但退让之下,难免使得人心不安。

  这就是李弘的价值所在了。

  战事一起,最受伤害的就是普通的百姓了。

  凉州靠近吐蕃军方向的数县都已经坚壁清野,凉州城中也多了些想要来此谋求生计的百姓。

  好在凉州距离长安的距离还算近,这里的人们普遍心向大唐,哪怕是胡人亦是如此,倒不用担心城中吐蕃人奸细作乱。

  而契苾何力见吐蕃军队竟不敢兵临凉州城下,失望之余,对李弘说道:“而今观之,这吐蕃主帅,并非常人。”

  “其只派吐蕃散骑在凉州游荡,大军并不深入,一旦我军出击,以臣所料,其必会一触即退。”

  换句话说,他原本的既定方案被吐蕃人识破了。

  “公接下来准备如何做?”李弘问道。

  “吐蕃人既然不肯深入,那我军便只能主动出击,将之先赶出凉州。”契苾何力说道。

  李弘立刻问道:“公可欲追击吐蕃人?”

  虽然以契苾何力稳健的性格,大概是不会追的,但李弘还是问了。

  契苾何力只当是太子初次面对大战心慌,只说道:“战场之上,战机一瞬即逝,臣亦不敢断言……不过殿下放心,凉州城必然无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