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内卷文娱圈

第三十三章 回家过年

内卷文娱圈 懒散闲人吃瓜 6482 2025-08-18 10:15

  杨皓现在每天跟上班似的,每天一早儿,跟他爹妈一块儿奔公司去。日常生活已经变得异常规律,自然地融入了成人世界的繁忙节奏。

  他的白天被学习填满,上午补习,他的理科初一课程已经补完,现在已经开始初二课程,下午姑姑负责语文、写作、寒假作业。

  到了晚上,如果剧院有演出,杨皓就会陪伴着杨奶奶去欣赏一场场戏剧、音乐会、舞蹈的魅力,他上辈子从来不知道BJ有这么多的文化演出活动。

  有时候还会去剧团看排练,奶奶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潜移默化影响到他。其间还碰见曾大美两次。

  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他便把所有的寒假作业都写完了,效率之高让人惊叹。在这期间,春节的脚步无声无息地接近。

  家里边忙活的事儿可不少,眼瞅着就要过大年了,公司里一个个忙得脚打后脑勺。爸爸一天不落地往外跑,走东串西,挨个儿去跟合作单位打个照面儿,送点儿年货啥的,增进增进感情嘛。

  老妈也没闲着,成天在公司里迎来送去的,不是接待这个合作单位的头头脑脑,就是收收人家捎来的那份心意。你说这过年前的礼尚往来,谁家不操办得风生水起?

  咱们中国人讲究的就是这份儿人情世故,热闹和喜庆,一年到头,也就趁着这过年的功夫儿,把那些人情往来讲清楚,道明白,这不,家家户户都忙活着呢,准备着热热闹闹地过一个好年。

  眼看着年根儿就要到了,忙活的事儿也快收尾了,各个工地工人和汽修师傅们也陆陆续续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家,和家人团聚,过年。

  但家中却似乎并未有什么动静,这让他感到一丝焦急和不解。杨皓心想:“怎么家里也应该开始忙起来了,却没有一点关于过年的准备呢?”

  他的脑海里闪过了过年热闹的场景——家里挂满了红色的春联,窗户贴上了喜庆的窗花,客厅堆满了精心挑选的礼物……杨皓心里也长草了,这怎么马上要过年了,也不说准备。

  这天晚上回到家,杨皓问妈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回去?”妈妈诧异地问:“上哪去呀?马上过年了。”这下轮到杨皓诧异了:“当然回老家呀,还能去哪?过年不回老家吗?这马上小年,没几天就过年了,现在不回去准备准备?你们每常年过年都是怎么过的?”杨皓一连串的问题把妈妈问了个懵逼。

  爸爸插嘴道:“你在国外的这几年,我们一般年跟前才回去,在家待几天跟亲戚拜年就回来了。”他们家好几辈没女孩的了,只有杨皓爸爸这一辈算是有一个,就是他姑姑,所以没什么亲戚。

  杨皓沉默了。他是奶奶带大的,每到过年父母、姑姑一家从城里回来,一家团聚,那是他最高兴的时候。今年是奶奶去世后,时隔三年后第一次过年,他想回去看看。

  记得上辈子不是这样,上辈子奶奶去世后,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回去过年,小的时候他想在城里过年,爸爸还教育他:老家是咱们的根,过年家里得有人,现在是我,以后我老了你也要时常回来看看。小时不懂,待到他三十岁后懂了,每年都是他带着父母回老家。

  不过也对,上辈子每到年跟前儿,家里来好多要帐的,每家公司都是资金最紧张的时候,现如今不会因为资金的问题焦头烂额了。

  不过也让杨皓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前世那么困难,也有那么多人帮她了。就年前忙的这一段,一般公司都是出去要账,可爸爸也出去要账,结果要回来的没借出去得多,账没要回来多少,反而钱又借出去不少。

  妈妈这里也是,各个供货商材料款一律结清,工人工资奖金什么的发出去。还有好多合作公司来妈妈这里借钱,只要是因为工人工资的发不出的,基本上都会满足。

  杨皓亲眼看见一个近五十年纪的一口一个刘姐的叫着,老妈纠正几次也就随便了,就是为了借点钱给工人发工资。你说人家没钱吗?不是的,是账没结回来。

  这种事看多了,也明白了老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同时也明白了前世为什么她会把自家的生意玩没得。不过杨皓不会干涉,都是小钱,老妈高兴就好,不过老妈也确实仗义。格局大,要是前世资金充裕,生意肯定能做大,因为有一大帮供货商愿意跟着你。

  父母看到杨皓沉默不语,知道孩子过年想起奶奶了。赶紧安慰杨皓:“咱们腊月二十八回去,得把公司的事安排妥当,再说了回去太早也没什么事,还麻烦你二爷爷或者你三爷爷家里。”

  杨皓一边回忆,一边喃喃自语:“咱们不置办年货吗?春联、花帘纸、烧香用的,天地官爷,灶王爷、财神、观音、祖宗牌位这些请神用的不准备吗?”妈妈有些尴尬的咳了咳,看了看爸爸。

  爸爸赶紧说道:“年货不用再买了,你没看公司里都堆一堆吗?明天你二爷爷家里的三叔回家,会去公司拉一车回去,鸡、鸭、鱼、肉、吃的、喝的都有,咱们人回去就行。家里估计你几个婶子都给收拾好了。”“别的呢?请神烧香用的呢?花联、对联呢?”杨皓等了一会,见爸爸不说了,看着爸爸问道。

  父母相互看了看,爸爸说:“你妈妈不会这些,咱每年不准备,对联都买好了,过年贴上就行。”

  妈妈可能觉得自己作为女主人,这些本来属于自己的活不会,有失职嫌疑,于是说道:“这些属于封建迷信,咱家不用。”

  杨皓不满意的说:“谁说是封建迷信?这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这也是你作为这个家的女主人的权利和义务,也是证明你是在操持这个家。上到天地神明,中到列祖列宗,再到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都是通过这种仪式确认,您,是这家女主人。”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心里有些动摇,她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家里的热闹场景,那些年节的传统习俗,虽然她不太懂,但总觉得那是一份温馨和团聚的象征。

  杨皓说完这些话,房间里的氛围变得有些不和谐了。作为新时代女性,她妈妈当然觉得杨皓的话不对,开始与杨浩掰扯起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杨皓,我觉得你的想法太老旧了。这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还有这种思想。”妈妈的语气坚定而认真,显然不认同杨皓的观念。

  杨皓摇摇头,对妈妈说:“我不跟您争辩,妈。您自己要是不在乎这些传统规矩,我其实也无所谓。但是历史和文化不是凭空捏造的,它们有其深厚的根基和意义。”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您看看历史,从古至今,无论是上至皇室贵族,还是下至普通的黎民百姓,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这不是空谈,而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社会结构。

  就拿历史上来说吧,即使是在辉煌的皇朝,后宫的管理也是由皇后主持的,皇帝很少干预,那里是一个独立且女性主导的世界。影视剧里常常描绘皇帝插手后宫事务,但那毕竟是戏剧化的加工,与史实相去甚远。”

  他接着解释说:“在古代社会中,男性通常负责外出工作、征战和处理国家大事,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庭内部的管理和教育子女。这种分工模式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被认为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组织方式,有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他继续说道:“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和倡导。许多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庭内部的角色,而是积极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同时,男性也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上,也反映在整个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中。”

  最后,他强调说:“尽管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在家里一些活还是有分工的,不是说地位不平等,而是有些事适合女性,有些适合男性。”

  杨皓整理下思绪,然后缓缓说道:“再比如在我们传统的农村地区,如果提起某位女性,人们通常会说她是谁家的媳妇,或者是谁家的闺女。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份的认定,更是对她社会角色的一种认定。赶上家里有事儿发生的时候,尤其是家务事儿,一般都是找女主人商量着解决。只有涉及到外头的工作或是交易啥的,才会找那男性出面呢。”

  杨皓深呼吸一口气,接着使劲忽悠,:“妈,我知道时代在变,我们的观念也在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有它存在的理由。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还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行为方式。我们现在讲男女平等,可这和男女在家庭的分工,以及社会对男女角色的认定并不冲突。现在农村家里做主的大部分也是女性。”他的妈妈听他如此一番话后,眉头舒展了些,虽然她未必全然同意儿子的看法,但社会现实确实是这样。

  杨皓转头问爸爸:“您每年回去除了走亲戚,会朋友,在自家是不是吃饭的机会很少。”爸爸点点头说:“是呀,在家就待那么几天,很难在自家吃顿饭。”

  杨皓摇摇头说:“所以我说您这不对,咱们老家经常说谁家香火不断,香火指的是什么?香指的是供奉家里的神仙和祖宗的,火呢,指的是这家的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有人做饭,哪怕是在咱们家吃一顿饭,也得有。不能说老屋还在,断了香火。断了香火以前指的是绝户,对吧”爸爸沉默的点点头

  杨皓为什么说这么多,使劲忽悠。就是因为他穿越重生这样玄幻的事情都发生了,这种穿越时空的经历,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冥冥之中真的有着某种力量在操控着一切?尽管他曾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信神佛,不迷信命运。但是,杨皓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烧香拜佛的行为不屑一顾了。

  他现在相信,或许有些事情真的不是科学可以完全解释的,也许宇宙间的确存在着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只是我们尚未能够触及到那神秘的领域。

  因此,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和认知,接受那些曾经被他认为是无稽之谈的玄妙现象。所以,他要早点回去,把家里的神灵和祖宗都供起来,该拜的拜,该烧香的烧香,多多保佑他,求个心安理得。

  爸爸想了一会,觉得孩子说的对,和妈妈商量起来,妈妈犹犹豫豫的说:“不行我明天先跟老三一块回去,你自己在这里盯着。”

  爸爸刚要点头同意,杨皓插嘴说:“妈,不用您先回去,公司那么多事,爸爸一个人太忙了,再说了,您也不懂农村的那些事。”

  爸爸疑惑的看着杨皓说:“那怎么办,总不能俩人扔下公司都回去吧,公司还有一摊子事呢。”“这样吧,”杨皓顿了一下说:“我明天跟着三叔先回去,你们还是按照正常回去就行。”

  妈妈马上摇头表示反对:“你自己一个人回去,谁照顾你。”

  杨皓:“我在美国也是一个人,而且外国,我用谁照顾了吗?”

  爸爸:“你回去也不管用,你懂农村过年需要的那些东西。”

  杨皓:“放心吧,小时候每到过年,都是我帮奶奶准备这些东西,肯定比我妈知道。”

  妈妈:“学习呢?回家可没人给你补习,还有寒假作业。”

  杨皓:“寒假作业写完了,补习的大学生也放假了,别耽误人家回老家。再说,我也要休息一下脑子。”

  ……。一阵审判式快速对话。夫妻俩相互看了看,无奈的摇摇头,看来这孩子真想回家了。

  让孩子歇歇也行,这一学期,夫妻俩看在眼里,杨皓基本上每天学习到深夜,晚上十一点前基本没睡过,也够累的。正好赶上春节,让孩子也歇歇。父母算是点头答应了。

  妈妈起身说:“那我给你收拾一下。”说着上楼,杨皓赶紧跟上说:“我自己来,您不用管。”到杨皓卧室,把行李箱找出来,杨皓开始给自己准备回去的衣服:毛衣、牛仔裤、卫衣、夹克、羽绒服、内衣内裤、袜子。然后洗漱用品。

  妈妈看他拿的衣服,调侃道:“不拿你的校服了。”“过年穿新衣服,”杨皓笑着回答道:“把我毛笔、砚台、墨水拿着。我给您说啊,我这次给您打个样,以后这些活您自己做,您经常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咱们老祖宗传承几千年的东西,是最有仪式感的,到时您回去学着点,不能老爷们干这些,让人笑话。”

  “知道了,”妈妈无语的笑着说,不明白这孩子对这些东西怎么这么在意。不过孩子太独立也不好,让她没有一点成就感。你看,都不用他插手,杨皓自己就把所有需要的东西带齐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