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第105章 聋老太太的失望

四合院:开局就截胡 四九往事 11948 2025-08-18 10:18

  傻柱跟着说:“这事我也赞成啊,太太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到了中院,我也能经常去看看。”

  这话一出,聋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易中海也露出一丝笑容,但立马看到了何大清,就不由摇头,怎么当初就没跑成啊。

  “我也赞成,李治国都说好,那肯定是好。”

  “我也听李治国的,他说得没毛病。”

  “这院里应该没人反对吧,这事就等一大爷表态了。”

  陈大嫂带着大妈们直接就给予了全力支持,真没人敢反对啊,没准就轮到反对的给老太太养老了。

  再说这也是好事啊,让家里的孩子们都学着点,知道长大后要给父母养老的。

  贾张氏也嚷嚷着:“老易,这是好事,你给老太太养老,让我家东旭跟着好好学学。”

  贾东旭不吭声,他还学啥啊,都天天洗衣做饭,再学下去,还要不要尊严了。

  李治国忽然发现他啥都没说,难道就把事办成了

  易中海不能得开口了,“这事吧,我觉得挺好,我是院里大家选出来的一大爷,就该以身作则,以后就给老太太养老了。

  不过,老太太也没必要搬到中院来,每天让翠云把饭菜送过去就好。”

  这话一出,众人都有点懵,这是啥意思,到底是养还是不养

  聋老太太原本乐呵的脸上一下止住了,愣在哪里。

  李治国就知道易中海不会那么干脆就同意,如果真想给人养老,会一直等到现在

  何况原剧里,老太太可是在后院屋里走了的,易中海除了送粮食,也没做别的。

  “啪!”

  他拍了一下许大茂后背,该上阵战斗了。

  “不是……”

  许大茂刚想反抗,还好反应够快,连忙大声说:“一大爷,你这话不太对了啊,养老还不给接到家里来啊。

  照你这么说,我逢年过节去看看爸妈,就算给养老了”

  “就是啊,这能算养老吗”

  “一大爷家里空着一间屋啊,难道老太太还不能住了”

  “一大爷这是什么意思不想养老就明说啊,难道我们还能逼着他养老不成。”

  住户们意见很大,本来挺高兴一件事,全院支持,结果出了偏差,这影响心情了啊。

  李治国这会给了傻柱一个眼神,刚才把大茂派出去了,二队也要跟上。

  傍晚那会,傻柱在他家帮着炖鱼,他已经交代过了。

  “嗨,一大爷,你光给太太送饭可不行,太太一个人住,那得多孤独啊!”

  傻柱最终没说什么狠话,他还是相信一大爷的为人。

  李治国暗自摇头,傻柱关键时刻不行啊。

  他这时看向阎埠贵,这是默契的队友,应该能懂他的心思。

  阎埠贵立马开口,“老易,老太太住在后院,你在中院,这养老可就不方便了,你要不愿意就说出来,大伙肯定能理解。”

  许大茂、傻柱、阎埠贵,这三板斧下来,还有院里住户议论纷纷。

  易中海扛不住了,有些脸红,笑着说:“我怎么不愿意养老了,我是想着太太喜欢清静,到了中院被吵着了,这换了屋也怕住不习惯。”

  李治国立马起身,“一大爷,我觉得吧你想错了,太太明明喜欢热闹,就乐意被吵着,对吧,太太。”

  “我大孙子说得对,太太就喜欢热闹。中院好,翠云、翠她们都在,太太就乐意找她们说话。”

  聋老太太以前试探过的,见易中海没这想法,就断了念头,今天原本也不想让人为难,可现在倒要诓上易中海了。

  傻柱忙说:“一大爷,你看吧,太太都说了喜欢热闹。”

  “就是啊,让太太自己选,搬到中院来。”

  许大茂也跟着站了起来,他跟李治国站在一块,这不差多少吧。

  贾东旭也站起来,别让人给忘了,跟着说:“让太太住中院,我没上班,白天也能和太太说话。”

  “好,这好,那就让太太搬到我家里,以后啊,我给太太养老送终。”

  易中海微笑着接下了这养老活,至少让傻柱和东旭看到了他的人品。

  李治国坐了下来,忽的明白了,为啥原剧聋老太太会把房子留给傻柱,这易中海并不是真心给老太太养老,只是想给傻柱打个样。

  现在倒是跑不掉了,就好生体会一下被套牢给人养老是什么滋味吧。

  “这事就这么定了,散会!”

  易中海不想多说,他得缓缓,家里多了个老人,终归是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李治国也没提老太太房子的事,也得缓缓,别人还没搬走啊。

  但过了今儿就可以催一催了,趁热打铁。

  就是不知道老太太的房子空出来,会不会有别的人惦记

  “你们说一大爷是真心想给老太太养老吗”

  “应该是的吧,这可是养老,说了就得做,真不愿意,谁肯啊。”

  大妈们还没散去,搁这儿聊着呢。

  李治国起身,准备撤了,明天还得走路去厂里领奖,得把自行车给骑回来。

  许大茂提着板凳跟上,走到连廊就低声问了句,“我觉得一大爷不太愿意啊。”

  “甭管愿不愿意,不都已经答应了吗。”

  李治国心说,这道德绑架啊,就是好使。

  许大茂麻了。

  李治国说完之后就快步走了,回到家就冲凉,躺了。

  ……

  第二天临近中午,李治国出门前特地看了隔壁聋老太太的屋,这还没搬家啊。

  但也正常,院里没病的青壮都上班去了,等周日让傻柱帮忙吧,也让傻柱歇息一天,别周周都蹬三轮,那多累人。

  “李治国,今儿不骑自行车了”

  前院王大婶都在洗菜,准备做饭了,见人出来,连忙打招呼。

  “去轧钢厂,还得骑一辆回来,回头再聊。”

  他出了院里,才到胡同走了没多远,就觉得不习惯,不太会走路了。

  一路感觉走了好久没到厂门口,没车是真不行。

  “李治国,你来领奖了啊。”

  门卫大爷老远就把人看到了,就是不见自行车,颇有些不习惯。

  “对啊,昨天就想来,但我不是病着吗,就多在家休养了一天。”

  李治国扯了个理由就去了厂里,一溜去了办公楼,不错,他还能跑,没毛病。

  “笃笃!”

  “请进!”

  “杨厂长,我领奖来了。”

  李治国刚进门就说明了来意,不瞎聊,别耽误吃饭。

  他就没打算在厂里发展,管你什么厂长,不巴结。

  “来得正好,上午开会决定轧钢厂也给你发五十块奖金,这就不通报了。”

  杨厂长总算大方了一回,觉得厂子也要表示,也是有了危机感,担心被农业部把人给挖走了,那边都给岗位了啊。

  “这感情好,正好我家庭困难,负担重。”

  不是他想装穷,是因为穷才光荣啊。

  “那这次你能过好日子了。”

  杨厂长把三个信封拿了出来,里面都装着钱。

  李治国打开清点了一番,可以的,这钱合法,可劲造都行。

  随后就到仓库领了自行车,试着骑了一下,没毛病,走你。

  食堂也不吃了,免得去了车间引起轰动。

  ……

  他把早饭留给小京茹当午饭了,索性快马加鞭去了小老婆那里吃员工餐。

  “李治国,你想我了啊,这么快又来了。”

  陈雪茹倒是挺意外的,来得没有一点点防备。

  “主任不是跟我约歌吗,写好了,下午给他送过去,好早点排练。”

  他想穷,可实力不允许,优秀的烦恼啊。

  “那不是想我了”

  陈雪茹装着不高兴,但还是给人打了饭菜,男人有胃病,不能饿着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李治国接过饭盒,开吃。

  陈雪茹也是一个饭盒,现在都这样,有时候不用饭盒,感觉吃饭还不香。

  “李治国,奶奶问你下次什么时候去家里吃饭。”

  “呃,这事啊,在等等,我选好礼物再上门。”

  上次他空手去的,就是不想表现得太热情,也想看看奶奶是啥性格。

  “要我帮你准备礼物吗”陈雪茹就想人能早点再去家里一趟,还没去楼上她房间看过呢。

  “这用不着,自个儿准备的才有诚意。”

  很快吃了午饭,半日后,他就在这边睡个午觉,等下午再去街道。

  陈雪茹轻手轻脚从办公室出来,一脸笑意地去前厅了。

  “春桃,你说姐是不是越来越有魅力了”

  “那当然了,雪茹姐你可是我们前门大街最漂亮的。”

  春桃手里拿着个鸡毛掸子,显得还挺忙。

  “这话我爱听。”

  陈雪茹在柜台里拨弄算盘,摸了摸肚子,差不多有三个月了,开始显怀了。

  ……

  下午,李治国惊醒,还好没睡过头,打了声招呼,一溜去街道办。

  运气不错,主任刚从外边回来,来早了还不定能见到人。

  “李治国”

  主任推了推眼镜框,这没眼吧。

  “是我,主任,周一你不是约歌吗,我这写好就给你送来了,你先给过过目。”

  李治国说着就把歌单递了过去,顺势坐到了椅子上,来得是突然了点,都没算工钱。

  “这么快”

  主任确定没有眼,便低头看起了歌单。

  一看上面的歌名就觉得好,接班人用得好,也是儿歌

  “我们是接班人,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好,好啊!这歌词写得真好,很适合大合唱,就是歌词就两段是不是短了点”

  主任觉得这歌稳了,就是露脸的时间不够长。

  李治国这也没办法,就只有两段啊,他往上加,就画蛇添足了。

  “主任,短点的优势就是排练简单,直接连着唱两遍,就是一首歌了。”

  “你这办法也行,把第二遍当成副歌,在加点乐器进去。”

  主任一脸微笑,“李治国,你真是个人才啊,放心,这歌的费用,到下月三号一块给你结算。”

  “没问题,我也不是等米下锅。”

  他没在主任这儿装穷,什么底细,别人门清。

  主任又看了看歌,遇到唱不利索的地方,连忙询问,别等人走了,真得等下周了。

  李治国干脆教了一遍,他会唱的,曾经也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这旋律别说连着两遍,一直唱下去都挺好。”

  主任很快学会,越看越满意,又唱了好几遍,等回过神来,李治国已经跑了。

  “这小子,我看就是懒,但还是得惯着啊!”

  李主任念叨了两句,就火急火燎拿着歌单到居委会,让那边帮着安排,提前从辖内的学校选拔小学生团队进行排练。

  同时街道和居委会也要选一些人出来,一起大合唱,这毕竟是前门街道送选的节目。

  这天,李治国去照相馆把相片取了回来,还不错,把他拍得挺好的,青春的回忆啊!

  特地每份都多洗了一张,连带胶卷放在空间里保存,确保万无一失。

  等到了傍晚,就把照片发给了几个兄弟,谁也没落下。

  “嗨,我这还行啊。”

  傻柱拿着一张他站在中间的照片,留着给未来媳妇看看,多帅气啊。

  “我也不错!”

  许大茂也乐呵,手里拿着一张左边是傻柱,右边是蔡全无的照片,这不就把他衬托出来了吗。

  贾东旭没吭声,就没一张站中间的。

  蔡全无傻笑着把照片收了起来,他一个窝脖儿还过上好日子了。

  “都放好了啊!等过几年咱们在去拍一次照片,拿来作对比。”

  李治国发完照片就回家去了,这还没吃饭呢。

  “姐夫,明天要去钓鱼吗”

  吃饭时,小京茹主动提起了这事。

  “最近都不去了,得攒攒运气。”

  李治国拿起一个白面给小京茹分了一半,这吃不完啊。

  “谢谢姐夫!”

  小京茹拿起白面就咬了一口,真香。

  她舍不得回乡下了,到了姐夫家里,一顿粗粮都没吃过,天天都能见到肉,比过年还好。

  秦淮茹这时开口说:“京茹她都吃了一个白面了,不知道哪来的肚子,快赶上大人的饭量。”

  “多吃点好,长个儿。咱家养得起,等咱儿子出生了,京茹也能帮着给带带。”

  李治国自个儿的饭量反倒不大,不缺油水,不会逮住机会就暴饮暴食。

  “对了,淮茹,这都六月了,等把麦子收了,找个时间回村里一趟,把咱妈接到城里来。

  隔壁老太太这周末搬到中院后,我把房子租下来,让妈住在旁边,既不耽误照顾你,也不耽误我们办事。”

  秦淮茹一听,也知道了男人打的主意,略微点头说:“嗯,都听你的。”

  京城这边一般在六月中旬开始收割麦子,已经到时间了。

  “淮茹,要不,这周六我们就回村里,刚好你孕检,周六不上班。”

  他动了心思,到乡下住两天,上次就见村里有一个鱼塘,去攒攒运气

  “好啊,就是这周去我家估计在收麦子了。”

  秦淮茹去年还在地里劳作,没忘记农忙。

  “这好啊,我也去看看秋收,积累一下创作灵感。

  就这么定了,周六咱爸,还有光明、三叔,也都回村里去,农忙呢,能请假的。

  到了村里,人多才热闹,顺带我把光友和京茹的入学手续给办了。”

  李治国琢磨着,明天要去专门跑一下学校了,都是小事。

  让京茹读红星小学,住在四合院里,都带习惯了。

  至于小舅子秦光友就去读前门中学,有街道办的关系,也是小事,但该有的手续也不能少。

  “嗯!哥,我娘家靠着你都过上好日子了。”

  秦淮茹一脸幸福,这下全家都城里来了,住在三进大院里,以后啊都是城里人。

  “那可不,往后都是好日子。”

  饭后,他出去溜了个弯,等回来就见小京茹都睡着了,这有门啊。

  日后,今儿个精神还好,又日后,这才歇着了。

  “姐夫,九点了。”

  上午,小京茹把姐夫摇醒,这是昨晚上姐姐交代的时间。

  “这么快啊。”

  李治国打了个哈欠,今天必须得早起,昨晚遛弯跟阎埠贵约好了,上午去红星小学,也是他的母校。

  “京茹,你是跟我出去呢,还是留在家里。”

  “姐夫,我想跟你出去。”

  小京茹在家也能玩,可一天时间太长了。

  “行,顺便带你去小学看看。”

  很快,等小京茹把碗筷洗了,他这边锁好门,就推着自行车往外走。

  路过中院的时候,见贾东旭正在晾晒衣服,那动作老熟练了。

  “早啊,东旭!”

  “早啊,李治国,你这出去啊,中午又下馆子”

  贾东旭一脸羡慕,他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啊,昨儿他已经到街道登记了,说病已经好转可以上班。

  可街道那边暂时没有工作名额,只好在等等。

  他那首歌快写完了,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吧。

  “对啊,在外面也只能下馆子,你好好努力吧,迟早能跟哥们一样优秀。”

  李治国鼓励了一番,就走了,未来时间还长,东旭兄弟也不可能一直待在家,就是不知道下份工作是做啥了。

  可也没准真就成了家庭煮夫呢,这得看造化。

  出了院里,他把小京茹搂着坐上前杠,蹬着自行车出发,没过一会小学到了,没有守门的,直接就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