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第29章 升官啦

  “世杰,从祝家的藏品里挑选一些最珍贵的,派人送到南京!”

  朱敏铖淡然说道。

  缴获的祝家藏品中不乏一人高的红珊瑚、品质绝佳的珍珠、巧夺天工的玉石摆件、古代大家的书法字画等稀世珍品。

  这些东西价值高昂,不易出手。

  倒不如送给福王。

  想到这里,朱敏铖在纸上刷刷写道:

  “福王殿下尊鉴,臣山东巡抚使、皇明后裔朱敏铖…”

  “臣闻合州祝氏勾结倭人,侵占民田、屠杀相邻,遂率兵击之。此役斩首一千八百级,其中倭奴三百余…”

  战绩当中注入亿点水分乃常规操作。

  劝朱由崧早日登基也是基操。

  毕竟华夏讲究‘三辞三让’,流程不完整就意味着政权合法性欠缺。作为臣子,要懂得为主上分忧。

  “…万望殿下早日克承大统,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朱敏铖再拜稽首!”

  一封简短的信件,伴随着一箱箱奇珍异宝,飞速运往南京。

  其中数箱悄然送往大太监卢九德处。

  恰此时,南京紫禁城。

  奉天殿内,端坐龙椅的朱由崧目光中带着几分笑容与期许,正搓手高兴地听着卢九德诵读朱敏铖的信件:

  “臣于合州击破贼寇,斩首两千,募兵三千余…

  此番大胜,皆赖殿下英明神武、天佑大明!殿下当国,我大明中兴有望矣!万望殿下早日克承大统…”

  殿内众人,除靖南侯黄得功气得咬牙切齿,其余大多面露喜色。

  “好,说得好啊!天佑大明!”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正如朱敏铖所言,殿下应当早日克承大统!”

  马士英当即出列,朗声说道。

  “殿下,朱敏铖不避艰险北伐山东,为皇明子孙表率,当予以嘉奖!”

  史可法也表明了态度。

  “臣附议!山东不可失,殿下当重赏朱敏铖!”

  高弘图等人纷纷附议。

  “小贼朱敏铖,乃公誓杀汝!”

  黄得功在心里暗暗骂道。

  田雄、马得功战败身亡的消息已经传到他耳中,然而此时他却无计可施。

  “善!”

  朱由崧站起身。

  额前的十二冕旒冠轻轻摇曳,虽然名为监国,朱由崧已经迫不及待地使用皇帝规制。

  “朱敏铖乃晋王世系、皇明后裔,按辈分吾当称其一声王叔!此次北伐有功,当赏!”

  “此事就交予史公来办吧!”

  朱由崧朗声说道。

  他心里稍稍有些憋闷。

  朝堂上武将嚣张跋扈,根本不把他这个监国放在眼里;文臣则总想着圣天子垂拱而治那一套,时刻想把他高高晾起来。

  要不然他给朱敏铖升个官为啥还得假借史可法的手?

  朱由崧思前想后,认为朱敏铖或许是他破局的点。

  此人毕竟是皇明后裔,立场与自己最为契合。

  若能引为己用,制衡文臣武将,将来封他个晋王又如何?

  此刻远在北京城的末代晋王:你清高,你了不起!

  不得不说,这会儿的朱由崧还是有些心气,想要做一番事业的。

  几天后,朱敏铖收到南京来信。

  他的山东招抚使一职晋升为正五品官职,同时还赐予他一个宣武将军(从四品,副参将)的名号。

  “孤暂时只能为你做这么多了!”

  朱由崧略带愧疚地想着。

  ……

  回到此时的合州城。

  “田地、财物、商铺、宅邸,全部低价卖给城内富户,尤其是几大豪强家族,一定要多多照顾!”

  朱敏铖拍拍龚世杰肩膀,同时露出一抹笑容。

  龚世杰打了个寒战。

  朱敏铖这是打算强行把合州豪强拉进来,让所有人都脏了手,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

  “大人,为何不把其他富户通通?”

  陈五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陈五!”

  龚世杰怒喝。

  “陈五,你要记住,我们是官军,不是贼寇!”

  朱敏铖淡淡说道。

  “是,大人,属下谨记!我们应当保护所有大明子民!”

  陈五恭敬说道。

  他以为自己懂了。

  “不,我说的是我们是官军,要师出有名,还要适可而止!你自己好好琢磨吧!”

  朱敏铖摇头说道。

  他接着看向一旁战战兢兢的韩四,面容严肃,交代道:

  “韩四,你从纺织工人当中招募两百名士卒。记住要招跟地主乡绅、官府有仇恨的,必须保证绝对忠诚!”

  “这支军队秘密训练,不列入北伐军编制!”

  朱敏铖目前的身份是大明山东招抚使,将来或许还会有一些额外的身份,比如大顺农民军将领,又或者建奴八旗甲喇额真。

  山东这片三方势力真空地带,他一人就可以把生旦净末丑全演了!

  “是!”

  韩四人狠话不多,平时只偶尔来看一眼谢宇,其余时间总是在忙碌。

  “祝家俘虏的1190人,只诛杀作恶多端者,其余全部编入新军!”

  龚世杰闻言大喜。

  如此一来北伐军总人数就超过了两千,差不多是一个团的编制。

  不出意外,他很快就会晋升团长!

  说到这里,朱敏铖看向坐在一旁的宋应星。

  “长庚先生,那3970名纺织工人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

  宋应星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俗称仕途不顺),这些事情咨询他比较合适。

  “我不知道!你不是说叫我来讨论蒸汽机的经费问题吗?”

  老头子没好气地说道。

  祖孙三人这几天一直泡在冶铁工坊,日夜不休地赶制蒸汽机。

  若非朱敏铖以经费为饵,宋应星绝不会跑来浪费时间。

  “长庚先生,自即日起全部七百余名工匠由您全权负责,我会专门为您提供十万两银子的经费,用于生产蒸汽机、棕贝斯燧发枪!”

  朱敏铖郑重说道。

  “好嘞!”

  “充军也好,当民夫也罢,那些织户你全都带上吧!带他们去山东!”

  宋应星喜笑颜开,捋着胡须说道。

  “宋大人,不能给他们一些土地,让他们留在合州吗?”

  韩四犹豫片刻后问道。

  这些织户毕竟都是他的乡亲,如果有的选择,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不可!”

  宋应星斩钉截铁地说道,他反问道:

  “他们都是祝家的奴仆,即便招抚使大人还他们自由,你觉得他们能守得住土地和自由?不会被祝家或者别的豪强再次掠为奴仆?”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韩四无奈地垂下头颅,继而重重跪在朱敏铖面前,叩首说道:

  “求大人带乡亲们一起走!”

  “只有跟着大人,乡亲们才有一条生路!”

  将匠人、织户算在内,朱敏铖手中人马一下子扩充到了6700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