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第41章 山东招讨使

  福王朱由崧能够坐上皇位,史可法虽不是决定性的力量,却也是众大臣中地位最高者。

  新帝登基,自然要对有功之人投桃报李、大加封赏。

  众人本以为第一道圣旨会是擢升史可法,不曾想竟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朱敏铖。

  不过一想到刚刚那道‘崇祯遗诏’,所有人又心中了然。

  在文武百官的喧哗声中,卢九德从容打开另一卷圣旨,用没有任何变化的语调宣读着:

  “上谕:咨尔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公忠体国,懋著劳绩...兹特授尔建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太傅,总领军政要务。望尔持躬端谨...钦此!”

  史可法如今也算是做到文臣的顶峰了。

  只待死后再得一个文忠的谥号就圆满了。

  “恭喜史大人!”

  不过眼下奉天殿中的气氛却有些诡异。

  除高宏图等个别文官以及黄得功、高杰等武将外,一众文武百官对史可法发出祝贺的人竟寥寥无几。

  “哼,小人得志!”

  钱谦益将头扭向一旁,仿佛看到史可法就让他感到不适。

  “呸,叛徒!小人!!”

  马士英在心里暗暗咒骂。

  因为突然转投福王,史可法彻底得罪了以东林、浙党为首的文官集团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

  卢九德还在继续宣读诏书。

  “马士英加东阁大学士、右副都御史,仍任凤阳总督..”

  “姜曰广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

  确定好内阁人选后,接着便是由内阁出面,为拥兵定策的江北四镇表功。

  “皇上龙飞应运,实惟总兵官。至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早决大计,拥立圣躬,功在社稷。宜锡五等爵,剖符延世。”

  姜曰广率众而出,沉声说道。

  “可。”

  朱由崧轻飘飘说出一个字。

  他看向史可法。

  “太傅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黄得功已封伯,应进侯爵;杰、泽清、良佐似应封伯。左良玉恢复楚疆,应照黄得功进侯爵。马士英合诸镇之功,亦应封赏。卢九德事同一体,听司礼监查叙。”

  史可法毕恭毕敬答道。

  “佞臣!”

  钱谦益等一众东林党人低声咒骂道。

  史可法不但没有提拔他们这些‘正直之臣’,反而怂恿皇帝对蛮横跋扈的武将、阉人、奸臣们大加封赏!

  岂有此理?!

  朱由崧轻轻颔首,说道:

  “擢黄得功为靖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刘泽清为东平伯..”

  关于四镇的封赏,很明显新帝早就跟史可法甚至是四镇军阀商讨过,此时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群臣自然无人去触霉头。

  然而对于朱敏铖的封赏,还是有很多人心存忧虑。

  “陛下,山东招讨使是何品级?独掌一大省之军政要务,几乎等同于唐时节度使,殷鉴不远,此举岂非有分疆裂土之嫌?”

  “一个尚未及冠的小子何德何能,焉能担此大任?莫非就因为他是史大人爱徒?”

  “区区小子也能任命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这样的封疆大吏,岂非滑天下之大稽?!”

  ...

  一时间,朝堂上唾沫横飞。

  一位位‘股肱大臣’借朱敏铖发泄着对史可法和朱由崧的不满。

  你们要奖赏朱敏铖这个矫诏的贼子?

  看我给不给你添堵就是了!

  朱由崧不知何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年轻的君王脸色铁青,一言不发,静静看着台阶下的股肱大臣们。

  终于有人注意到了皇帝。

  片刻后,大殿终于安静了下来。

  “你们说完了吗?”

  年轻帝王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圆圆的脸庞人畜无害。

  然而众人却感觉大殿中的温度似乎骤然降低了几分,细密的鸡皮疙瘩慢慢爬上胳膊。

  无人应答。

  “你们说完了,那么我来说几句!”

  朱由崧看着说‘分疆裂土’的臣子,魏国公徐弘基。

  “中山王(徐达)戎马一生,威震天下,洪武皇帝称之为大明的万里长城!想来魏国公必不坠先祖威名!不知魏国公可愿为朕招讨山东?”

  朱由崧满怀期许地问道。

  年迈的徐弘基闻言花白胡子都在颤抖,他有些站立不稳,战战兢兢地答道:

  “陛下,山东深陷逆贼之手,臣日思夜想难舒心中愤懑!可恨老夫年迈,否则必披坚执锐,为陛下收复山东!”

  说到最后,徐弘基腿不抖了,话语也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既然如此,魏国公世子正值壮年,文武双全,必能为朕分忧!”

  朱由崧笑眯眯地说道。

  “陛下,这,这”

  徐弘基一番支支吾吾,徐文爵在一旁急得额头冒汗。

  老头最后脖子一梗,昂首直言道:

  “陛下,贼军势大,山东凶险异常!请恕臣难以从命!”

  哼,小皇帝而已,勋贵大臣们给点面子就蹬鼻子上脸了!

  徐弘基想到这里,顿时气势大盛,腰也直了几分。

  “魏国公,你也说了,山东深陷敌手!”

  朱由崧大声喝道。

  他转身看向众文武官员,稍稍有些中气不足的声音却是格外响亮:

  “山东早就裂出去了!现在是李自成的山东了,朱敏铖何来的分疆裂土?!朕未曾给予朱敏铖一兵一卒一两银,他若是能够凭一己之力让山东重归我大明版图,分疆裂土又如何?至少他朱敏铖是我大明的官员!是我皇明子孙!”

  “任命一个布政使又何妨?那至少是我大明的布政使,而不是李自成那个逼死了先皇的乱臣贼子的布政使!!”

  朱由崧的表情有些狰狞。

  在这一瞬间,众人感觉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崇祯皇帝的影子。

  同样的偏执、癫狂。

  “现在告诉我,还有谁反对这个山东招讨使吗?”

  朱由崧平静地问道。

  “陛下圣明!”

  高宏图突然出列。

  顿时招来无数白眼。

  “想不到就连子狱也做了那般谄媚之徒!”

  钱谦益愤愤地嘀咕道。

  “陛下仿唐宋旧制,于山东设一大藩,经理全省,以图北直隶,且为江南屏障。以皇明子孙朱敏铖任之,假以便宜行事之权,示天下不忘中原之心!如此克复中原可期,还于旧都可期矣!”

  与目光短浅的朝臣、武将不同,高宏图始终将目光放在北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