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奸宋

第三十七章 完美收割

奸宋 脑里有个洞 5882 2025-08-18 10:20

  三千兵马虽不多,在不是很开阔的山下,摆得到处都是。

  怕有人夜里劫营,灯火通明。

  主营帐中,蒋石颇为烦躁不安:

  “闵琦是怎么搞的?到现在仍不行动?”

  “我们才来一晚,可能今晚就有行动,让兄弟们准备好。”

  十来个将领,在主营中商量大事。

  突然,山那边传来一阵大喊:

  “不好,叛军攻下山来了。”

  “莫非闵琦开始了?快去看看。”

  蒋石和众将正要跑出来,在前线负责的杨庆林,带着一群士兵冲进主营。

  “杨将军,前方如何?”

  杨庆林大手一挥:“拿下。”

  蒋石傻眼,只见杨庆林身先士卒,一把抓住一中年将领,将他扔到后面,被几个士兵接住。

  另一将领刚拿起大刀,被杨庆林一枪将大刀打落,枪尖架在他的咽喉前。

  “杨庆林,你这该死的叛徒,唐相不会放过你。”

  现在蒋石才回过神来,可惜已晚。

  杨庆林已冲到蒋石面前:

  “唐恪乃祸国殃民的奸贼,大家跟着他,只会一臭万年。只要大家配合,我绝不为难大家。”

  此时外面只剩下一个将领,都是杨庆林的人。

  其它将领,在主营就被一锅端掉。

  剩下的士兵没人指挥,全傻傻看着。

  他们在前线的弟兄,将山上的反贼放下来,将他们围住。

  他们崇拜的杨庆林,和反贼头目曹宏站在一起,向他们喊话:

  “唐恪是金国的走狗,他永远不会反金拥宋,不可能给我们报仇。”

  “各位弟兄,我们本就是宋人。现在重新投宋,誓杀金贼,收复河山。”

  赵九龙也站在人群中,如身在梦中。

  太顺利,他们并不是想将这三千楚军消灭,是想将他们招过来。

  定下擒贼先擒王之计,有杨庆林这个高级卧底,军中将领一锅端并不难。

  赵九龙最怕的就是兵变,一旦这些士兵抵抗,他们会两败俱伤。

  万没想到,没一个士兵站出来反对。

  全部乖乖放下武器,大喊投宋。

  这结果,赵九龙反而很担心。

  连他们将领的死活,也没人顾。

  一支没有归属感、没有团结心、没有纪律信仰的军队,能打得过如狼似虎的金军?

  “九爷真乃我宋之卧龙矣,轻松将这三千人吃掉。以后,我们再不怕伪军围剿了。”

  曹宏非常高兴,他打这么久的仗,也没打过如此完美的收割战。

  以前他只觉得赵九龙是普通的江湖人,对方又是满江红,又是计吞三千兵。

  曹宏已将赵九龙,升到诸葛亮的高度。

  “这次之后,唐恪不一定会再派人来围剿。我们的重心,要转到汴京城中去。”

  曹宏点点头,有人到来,他没再叫九爷。

  “赵将军,我们以后如何做?”

  赵九龙也没更好的办法,汴京城现在还是唐恪的地盘。

  一旦兵乱起来,不知会有多少人送命。

  汴京才遭受致命战乱,赵九龙不想冒这样的险。

  “当前最主要,还是挖人,尽量不要和他们有大的冲突。”

  柴正宇问:“有好几个俘将愿降,如何处理他们?”

  降兵易得,降将难求,曹宏大喜:

  “既愿降,何不让他们写信,劝降唐恪的人将功折罪?”

  被俘就降?这样的人,赵九龙有点不放心。

  他不了解那些人,看向熟悉那些人的杨庆林:

  “杨将军,你以为如何?”

  杨庆林也有点担心:

  “可按曹将军安排,但暂时一定不能放宽他们的自由,以防他们反水。”

  赵九龙点点头,那帮人虽让人不放心,未尝没有利用价值:

  “我想见见闵琦。”

  ……

  闵琦是个头目,拉了一百多人上山,被曹宏安了个将军的头衔。

  那天山顶的会议,闵琦虽未在场。赵九龙很担心,他的事闵琦知道。

  一间石牢,闵琦被反手绑到赵九龙面前:

  “我军副帅的事,你知道多少?”

  闵琦摇摇头:“只知道是个姓赵的。”

  赵九龙稍松了口气,闵琦看他的眼神,没有半分熟悉感。

  “你可知那姓赵的去了哪里?”

  “不知道,从未见过。”

  “行刑。”

  牵涉到自己的小命,赵九龙没手软,打得闵琦从骂娘到求饶。

  “我真不知道,他们说那狗日的赵副帅,去南边联系朝廷,我连他面都没见过。”

  赵九龙一头黑线:

  “别以为我不知道,有人招了。说你已打听到,赵副帅的真正去向。”

  如果闵琦说知道,赵九龙不管和张邦昌定的什么计划,都会抽身。

  他的计划,也要大变动。

  “他的去向关我屁事?我只关心如何与官府里应外合,一直在为这事忙活。”

  赵九龙追问好一会,打得闵琦皮开肉绽,也没承认知道他的去向。

  总算将心放在实处。

  赵九龙没认识到,他的问话很有问题。

  “这里的事,就有劳各位,我得赶回京城。”

  出这么大的事,赵九龙怕唐恪起疑,没敢耽搁,快马向汴京赶去。

  在赵九龙赶去之前,一年轻人,远远看着正在收拾的战场。

  先赵九龙一步,赶到汴京。

  ……

  自从靖康之变后,文化鼎盛的汴京城,已无复当年的盛况。

  因赵九龙两首词,汴京城又恢复一点文化气息。

  勾栏酒坊之间,不时能听到一些吟咏声。

  一座临街高楼,梁敬阴沉着脸,看着下面的人来人往。

  “大人,闵琦派人来了。”

  梁敬眉头一皱:

  “这时候不是在打仗吗?派人来干什么?”

  一年轻人领到梁敬面前:

  “小人孙六,拜见梁大人。”

  “你来干什么?”

  “不好了,蒋将军他们,全被曹宏那帮山贼抓起来了。”

  梁敬一把抓住孙六胸襟:

  “你说什么?”

  “蒋将军他们全被抓了,”孙六将他看到的说出:

  “只有杨庆林将军没被抓,还和曹宏那些人有说有笑。”

  梁敬五指一松:

  “杨庆林那叛徒,竟投了反贼?走,去相爷那里。”

  孙六边走边说:

  “小人还听说一事,闵头打听到,曹宏他们派了个姓赵的人,混入皇上身边,想刺杀皇上。”

  梁敬瞬间停住,比刚才还急:

  “姓赵?叫何名?”

  “不知道,只知道大家叫他赵公子。”孙六恨恨道:

  “闵头原本想打听清楚,再来汇报。不想被他们知道闵头与官府之事,被他们抓了。”

  梁敬哈哈大笑:

  “赵公子?这下,我看你如何逃出我的掌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