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第七十一章 告御状

  不过感慨归感慨,王安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还是门清。

  只是一个朱纯臣……手下的管事,就已经逼的自己豁出一切了,这汉人王朝的命运自己又能干涉得了什么……

  叹了口气,王安又在心里给自己加油鼓气一番,这才大踏步冲午门而去。

  彼时的午门前,各类摆摊挑担的商贩云集,并不像后世的影视作品中生人勿近。

  因着大臣们上朝的时间非常早,往往都是来不及吃早饭的,从凌晨三点开始等待上朝,到凌晨五点正式点卯入宫,在等到皇帝上朝议政,碰上事情多的时候,满朝文武直到中午十一二点,中间这几个时辰是无法吃喝的。

  然而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更何况百官之中不乏上了年纪的老东西,哪里熬得了这许多

  于是洪武时,百官入宫早朝之后,上朝间隙是有休息时间的,洪武大帝也是会赏百官早饭吃的。

  只是这档好事坚持了没多长时间,许是洪武爷心疼好端端的粮食喂了百官,又或者只是单纯心疼银子。

  咱这位老抠门儿皇帝,又取消了让百官留在宫里吃早饭的规矩。

  但百官上朝不吃饭也不行呀,于是洪武爷便又准许民间商贩在午门外摆摊,卖些吃食茶水。

  虽然不能吃白食,但好歹也给了百官们自己银子买饭吃的机会。

  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便也随着老爹保留了这“皇恩”。

  只是商贩们也守规矩,没有像后世恨不得把摊位摆到马路中央的小贩们那样,离着午门都有段距离,不轻易靠近。

  所以王安此时大踏步朝午门靠近并没有就立刻受到驱赶,只是等王安走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值守的大汉将军便立刻皱了眉头,呵斥着让王安离开。

  然而王安却恍若未闻,依旧大踏步朝着午门迅速靠近。

  就在领头的大汉将军,手掌都按到了剑柄上的时候,王安这才脚步一转,绕开午门走向午门边上的一只大鼓。

  那几个大汉将军愣了愣,随机露出见了鬼的表情。

  在大汉将军的注视下,晚安径自来到那摆在我们边上的巨鼓前,抄袭骨架上的鼓槌,不管不顾的挥舞起来。

  顿时!

  “咚咚咚”的巨大鼓声响彻午门,并顺着门洞翻过金水桥、冲过皇极门,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了文华殿。

  正在批阅奏疏的崇祯皇帝猛然抬起头,目光看向午门方向,有些不确定的道:“大伴,你有没有听见鼓声”

  王承恩此时也是惊疑不定,侧耳仔细听了听,犹豫着道:“奴婢也听到了像是从午门传过来的……”

  “午门……”崇祯蹙眉思索了片刻,随即猛然瞪大了眼睛:“登闻鼓!有人告御状”

  不同于后世的影视剧,百姓们要是想告御状需要滚钉板,或是一路从午门爬到金銮殿,这一路上几百个大汉将军一人一根棍子抽打那要告御状的百姓,能顶得住的就能告御状。

  至少大明是没有这规矩的,甚至本朝太祖洪武帝朱元璋还十分鼓励百姓告御状。

  但说是这么说,够胆量告御状的百姓终究只是少数。

  即便是这少量的百姓有胆量告,却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得到的。首先人得在京城,就明代那交通条件,对于大多数半辈子都没出过村的百姓来说,村里的里甲就是他这辈子能见到的最大的官。

  即便受了天大的冤屈,最多也就是能想到去县令老爷那里告状,或者再狠一点的去府城里面找知府老爷。

  即便有人恶狠狠的学着戏文里的台词,嚷嚷着告御状,这漫漫长路便能吓退他们。

  即便真有那不知死活的,刚走到半道就能被仇家弄死在半路上。

  毕竟一般的冤情放不着告御状,真能告御状的冤情仇家也不小。

  而且背后必定有本地官府的影子,甚至直接就是本地的官府在残害百姓,哪能容你进京告御状

  直接半路追上,打死了往荒郊野地里一仍反倒更加省事。

  所以大明二百余年,虽然告御状的方式一直都有,甚至在某种层面上还是受到鼓励的。

  但真正高御状的,仍旧是寥寥无几。

  别说是刚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就是他大哥天启也没遇到过告御状的事儿啊!

  可这一旦有人告御状,这也就证明了民间有着了不得的冤情!

  官府渎职懈怠甚至是残害百姓,否则的话老百姓在官府就把冤情给伸展了,哪个脑子有毛病的还会来告御状

  作为立志成为一代明君的崇祯皇帝,哪里能够允许民间出现这般巨大的冤情,震惊之后立刻传令王承恩,“大伴,你立刻到午门去问问怎么回事!”

  王承恩也不敢懈怠,立刻躬身而去。

  而此时,随着登闻鼓的鼓声响彻紫禁城内外,无论是过往的宫人太监、还是在午门外摆摊混吃时的商贩,全都聚拢了过来。

  看着仍旧奋力敲击登闻鼓的王安指指点点着。

  “这登闻鼓都几百年没人敲了吧”

  “这是多大的冤情,要来告御状”

  “这谁知道咧,若不是逼的活不下去,谁敢来找皇帝告状”

  “就是不知遭了什么冤屈,真想上去问!”

  而午门值守的几位大汉将军,更是不知所措。

  “百户大人,咱们要不要拦住他”

  “千户大人也没教过咱,这要是有人告御状该该是怎样的一个章程”

  “对呀,是带了进宫启奏陛下;还是直接几棍子打跑”

  就在众人犹犹豫豫,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

  王承恩紧赶慢赶的来到了午门,从西便门里出来,离这五门正门还有一段距离,王承恩打眼一瞧,正门边上的登闻鼓前,的的确确站着个人正不停的敲击登闻鼓。

  正要抬手让那人别敲了,到了嘴的话语却是又咽了回去,“咕咚,我的个娘勒!”

  “咋是堂少爷!”

  身边跟随的小太监没听清,但是见王承恩面色不好,还以为是十里间的这位大太监不高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