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海外遗明:抗清从殖民南洋开始

第94章 陈安德归来

  听此,朱慈煊心中大喜,急忙问道:“他们从英国人手中搞到船了没有?”

  那名明兵道:“搞到了,他们正在港口处等您呢!”

  “走,咱们快去看看。”

  随后,朱慈煊带着急切的心情率领众人朝着港口处赶去。

  速度虽然不及林天羽和康安,但亦不慢。

  若想在东南亚诸岛立足,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是不行的。

  所以,朱慈煊十分渴望拥有先进船只。

  不一会,“行如疾风”的众人赶到港口处。

  此地已站满了人,围观着海上巨舰。

  见到皇上来了之后,众人让开一条道路。

  朱慈煊略过人群,来到岸边。

  在岸上等待许久的陈安德、李嗣兴等人见到皇上来了,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朱慈煊将众人扶起,指着岸边四艘明显是西方盖伦船的船只道:

  “这就是你们从英国人手里搞到的?”

  陈安德回道:“正是,我们将詹姆斯安全护送至天竺,他的叔叔赠送给我们两艘船。

  “随后,我们又按照陛下的安排,花钱购买了两艘。”

  听到詹姆斯叔叔一下子送了自己两艘盖伦船,朱慈煊心中大喜,直呼对方够“大气”。

  朱慈煊移到岸边,仔细观察四艘盖伦船。

  四艘船大小差不多,排水量在一百吨以上,不到两百吨。

  船两侧各挂着十门左右的大炮,艏艉也各有一门大炮。

  在这个时代,这种盖伦船自然不算大船。

  但如果用它们在南洋与当地土著作战的话,绝对可以横扫对面。

  因此,朱慈煊心中大喜:“好,甚好!

  “你们这件事办的不错,朕定要好好赏你们。”

  “陛下,我们按照您的要求,不仅购买了两艘盖伦船,而且聘请了英国造船工匠及一些水手。”

  陈安德见皇上高兴,又说道:

  “只不过盖伦船价格昂贵,工匠、水手聘用也花费不少,所以未能买到火铳和火炮。”

  “买到这么多就已经不错了。”朱慈煊高兴的说道:

  “再说了,詹姆斯叔叔是商人,他拥有的火铳、火炮也不一定厉害。”

  其实,朱慈煊看得出这四艘盖伦船也并非算强大战舰。

  之前路过马六甲海峡时,朱慈煊见过不少荷兰的战舰。

  再加上拥有的历史知识,他对这个时代的盖伦船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如今的盖伦战船都要有四五百吨的排水量,甚至有的超过一千吨。

  一百多吨排水量的盖伦船,只能算是“小船”。

  而且,詹姆斯叔叔是商人,所以这四艘盖伦船主要功能是护送远洋贸易船队。

  虽然装载火炮,有一定的战斗力,但远不如西方国家正规的海军军舰。

  四艘船上的火炮数量只有二十门左右,艏艉更是只有一门。

  在当前,很多西方军舰的艏艉都会有两到三门火炮,甚至更多。

  炮口的直径也一般,不如正规军舰。

  但总体而言,它们相比东方战舰,还是要强大的多。

  而且从四艘船的风帆数量,以及低矮的船体看,它们的速度不会慢,在海上航行也更加平稳。

  就在自己观察四艘盖伦船的时候,朱慈煊发现这四艘船旁边还有些奇怪的船只。

  它们的模样明显是东方船只的样子,可船上装配火炮的方法、船帆悬挂的技巧,又有些盖伦船的影子。

  “这些是什么船,我怎么没见过。”朱慈煊指着那些奇怪的船只问道。

  陈安德抱拳道:“陛下好眼力,这些并非是咱们大明的船只,亦不是从英国人手里获得的船只。”

  “不是咱们的,不是英国人的,哪是谁的?”朱慈煊好奇道。

  就在这时,陈安德身后挤出一个人来。

  他来到自己面前,跪地道:“陛下,这些是草民的船只。”

  朱慈煊仔细瞧了瞧跪地之人,似乎没有见过对方:“你是谁?”

  “草民叫安四海,原本为大明人,后来鞑虏入侵中原,草民家人被其杀害。

  “因草民生于海边,长于海边,从小便在船上生活,于是驾船逃到南洋。

  “刚开始生活艰难,后来侥幸获得一批货物,将其卖给欧罗巴人,赚了些钱。

  “从此,草民便驾驶船只,以倒卖货物为生。”

  原来是南洋的华商!

  对此,朱慈煊并不觉奇怪。

  明末清初,不少汉人下南洋闯荡,所以南洋的汉人数量并不少,其中不少华人以从商为生。

  不过他好奇陈安德怎么会遇到对方,并将其带回来。

  于是,他询问陈安德两人相遇之事。

  陈安德答道:“臣离开安达曼群岛后,驾驶船只赶往婆罗洲。

  “然而臣只知婆罗洲大体位置,并不全然知道航线。

  “因此,臣离开马六甲海峡后,行驶许久,竟没找到婆罗洲。

  “所幸臣运气不错,遇到了安四海,见他是汉人,便询问其婆罗洲位置。

  “此人乐善好施,又同是汉人,他便亲自驾船在前面带路,臣等才得以来到此处。”

  听此,朱慈煊觉得安四海是个好人,便对他点头道:

  “你能协助明军赶路,也算立了一功,可有什么事需要我们为你办的,可以提出来,朕定要帮你解决。”

  安四海跪地道:“不敢不敢。

  “草民听陈大人说大明皇上在此,便想来拜见,顺便带路而已。”

  见到对方如此知礼,朱慈煊对他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然而这时,安四海又道:“陛下,草民虽然没有困难,但我们汉人在南洋生存艰难,当地土著、欧罗巴人时常欺负我等,望陛下为我等做主呀!”

  熟知历史的朱慈煊了解华人在南洋的悲惨遭遇,于是将其扶起道:

  “难道你知道有华人在南洋遭到了迫害?”

  安四海道:“前段时间,吕宋岛的佛郎机人屠杀我族同胞,将当地汉人几乎屠尽。”

  朱慈煊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但这事发生在自己抵达南洋之前,自己想帮他们,也已来不及。

  “可还有其他欺压华人之事?”朱慈煊又问。

  “陛下,还有的!”安四海道:

  “在咱们的北面有一个岛,叫安不纳岛,上面有不少华人,如今正遭受岛上土著袭击。”

  安不纳岛?

  朱慈煊总觉得这个名字似乎听说过,但又记不太清。

  略做思考,他恍然大悟道:“安不纳岛,不就是纳土纳群岛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