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六一居士年已衰
欧阳修见青州境内今年春季发放的“夏料青苗钱”,至今没有一户偿还。
按照朝廷命令,“秋料青苗钱”的发放迫在眉睫。
于是,他上奏《言青苗第二札子》,请求朝廷允许停发“秋料青苗钱”。
没等到朝廷批复,欧阳修就擅自命令京东东路各州军停止发放秋料钱,结果受到朝廷“谴呵”。只是碍于他的声望,朝廷宽容了他,只是批评,没有惩罚。
通过一年多对变法实践的观察,欧阳修深知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王安石之间的差异太大。
王安石变法的宗旨在于富国强兵,无可厚非,但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富国,不惜损民,这与自己的稳健改革思想大相径庭。他进一步坚定了不入朝做官的决心,与王安石保持政治上的距离,只维持私人友谊。
欧阳修第六次上奏《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陈述了难以从命的三大理由:“义所难安”,一也;精力已衰,二也;用非所学,三也。其中也委婉涉及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表示了他难以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晚年继之衰疾,识虑昏眊,举事乖违。大抵时多喜于新奇,则独思守拙;众方兴于功利,则苟欲寻常。申明自己恪遵“守拙”、“循常”,与王安石崇尚的“新奇”、“功利”格格不入。
王安石越来越清楚,欧阳修不会支持他的变法主张。因此更加不赞成欧阳修重返中书执政。
他对神宗说道:“我早就说过,欧阳修在政府,一定对变法没有好处,只会使那些反对变法的人依附到他门下,增添更多的麻烦。”
朝廷终于同意欧阳修的一再恳请,满足他的要求,让他改知蔡州。
欧阳修启程赴蔡州任职。
途经颍州,因患足疾,在颍州滞留了一个多月。
九月七日,欧阳修在颍州将亳州及青州任上吟诵的十七首思颍诗,编纂成《续思颍诗》,并撰写序言。同时改号“六一居士”,着手写作《六一居士传》自明心志。
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有朋友问:“为什么号六一呢?”
欧阳修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朋友说,这不才五一么?
欧阳修说:加上我这一个生于六月的老翁,岂不正是六一?”
九月二十七日,欧阳修抵达蔡州。
蔡州,距离欧阳修日夜向往的归老之地颍州,已是近在咫尺。而且,这是一个条件优越的古郡,土风深厚,物产丰饶,地僻事闲,有利于自己养病保身。
他的《寄答王仲仪太尉素》诗,咏道:
丰乐山前一醉翁,余龄有几百忧攻。平生自恃心无愧,直道诚知世不容。换骨莫求丹九转,荣名岂在禄千钟。明年今日如寻我,颍水东西问老农。
当年的滁州醉翁,久经身世坎坷、时局隐忧的折磨,已到了风烛残年。
回顾自己的一生,似乎总奔走在路上,无所谓事功,但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如今的他不慕长生不老,不贪荣华富贵,只求早日归田,保全个人名节。
熙宁四年(1071)春,欧阳修获悉王安石与韩绛在去年十二月十一日并任宰相。他给王安石发去贺信,同时也对这位门生在变法运动中的一些做法,心存不满。
但是,对王安石政治地位上的上升,他还是感到高兴,祝福王安石自我保重,事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