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皇太孙

第四十五章 落魄才子贾雨村

红楼皇太孙 拾新 5364 2025-08-18 10:22

  《周礼》云:“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因为皇帝接见文臣武将的时间,乃是在早上,遂名“朝”。

  大明的大朝会,同样源于《周礼》,且承接着宋时之制。

  这一天里,诸司门早有准备。

  其中,拱卫司,仪鸾司设立仪仗。此中二司,于太祖时期,更名为锦衣卫,但因为锦衣卫权力过大,后被废除。之后的宣宗皇帝复大规模启用,以监视文武百官。直到武宗重立皇明,吸取了前明崇、宁二帝,王朝危于厂卫的教训,对锦衣卫和宦官职权,才双双做了限制。锦衣卫内部进行了大规模拆分,成有司部门,专职要务,有的归内府所管。

  教坊司则早早陈列好了礼乐,即演奏雅乐,明太祖更名为“中和韶乐”,含《肇平之章》、《兴平之章》、《崇平之章》、《恬平之章》诸等。

  专门负责朝贡等事务的主客司,则于大典之地,陈列贺表,还有进贡之贡品,彰显皇恩浩荡,皇明威震四海。同样,从太祖开始,还会有御史二人,即纠仪御史,充当皇家纪律委员,负责“专司纠察百官失仪、违风宪之事,以整礼仪纲纪”。

  寅时当过,朱逢春只眯了一会儿,就被魏安叫了起来。

  然后在元春,还有四香的服侍下,忙开始穿上朝服。

  此间朝服,早几日就送来了,且是一月前,专门朱逢春的身高所做。

  大明之官服分为朝服、公服、常服、赐服等,颜色也各有不同,比如四品及以上,都是绯袍,五到七品则是青袍,八九品的芝麻官,自是绿袍。

  朱逢春作为皇明皇太孙,也是皇位顺位继承人之一,身上的朝服,自不能文武百官比较,他穿得是九缝皮弁冠服,远处一看,依旧一身大红袍。

  《明史•舆服志》载:“皮弁,冒以乌纱,前后各九缝,每缝缀五采玉九,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实际上,于明初,通天冠服才是主流,即于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

  但从洪武十年开始,通天冠服渐渐被皮弁服取代,及至今日,依旧沿用。

  朱逢春穿好后,下意识起身在镜子前,转了两圈!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穿上了徒增了几分王霸之气!

  “殿下时辰到了,该往午门去了!”

  戴权站在一侧,心里不断掐着点,又忙提醒了一遍。

  这是朱逢春以太孙身份,第一次参加大朝会,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在朝会上露脸,同样是刷声望的机会!

  他点点头,看向元春等人道:“你们都放心罢!本殿下去参加大朝会了,等宫宴结束了,给你们都带些好吃的!”

  逢年过节,无论古今,美食都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朱逢春大不咧咧说了几句话,倒是把元春等人,给说得不知如何言语了。

  殿下每次去参加宫宴,都不忘了他们,记得去岁中秋,拿回来的是月饼,冬至是糕点……

  这边厢,朱逢春由慈庆宫坐着步辇离开,直往午门外去。

  按照流程,皇太子,皇太孙,诸王都要跟随大臣,通过午门步入,后于皇极殿举行正式的大朝会。

  这会儿,天还没亮,整个紫禁城内,都是漆黑一片,只有殿舍之地的点点灯火。

  朱逢春索性在步辇上一躺,闭着眼休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随行太监魏安,于耳边说了句“殿下到了”,朱逢春才睁开眼。

  此时此刻,显然已到了宫外,寒风呼呼吹过,实让人打了个激灵。

  朱逢春从步辇下来,往前面来过一次的午门处一看,好家伙,都排了这么长的队伍。

  “殿下,你的座次在前面,奴婢来引导……”

  朱逢春正想着要不要横冲直撞挤过去呢,专门负责排队的宦官正巧赶来,行了一礼,忙说道。

  “好啊!”

  朱逢春应了声后,即于内侍接引下,从旁边的台阶绕过了路,径直站到了前方。

  第一眼就看到了那笔直站立的皇太子,后还有几个时辰前,见过的几位皇叔,不过大家都安安静静,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朱逢春也学得有模有样,昂首挺胸。

  咚!

  随着敲响了第三通鼓,左,右掖门大开,正旦大朝会正式开始了!

  ……

  宫外,荣国府。

  今儿是过大年的日子,府上众人,都没怎么休息,全都陪着贾母唠嗑,王夫人亦处于其内。

  却说年前半个月,在贾母的命令下,犟脾气的二老爷贾政,终还是亲往了王家一趟,将王夫人母子给接了回来。

  王夫人见儿子好了,老太太也发话,让贾珠先行修养,科举不着急。遂而,回贾府,也只是需要一个台阶罢了。

  贾政一到,那台阶自然就有了!

  而今是过年的好日子,陪着老太太说话,莫不是寻着开心的话题。

  说着说着,不觉聊到了再有两月来,就会来京里的外孙女,又有宫里的孙女,贾母脸上也露出了慈和的笑意。

  “元春现在于宫里,过的还好,冬至那天,我又遇到了太孙那孩子,一口一个‘贾奶奶’,多乖巧善良啊,元春在那孩子身边处事,肯定不会受欺负的!赶今儿天亮了,我还要去宫里一趟,说不定又能碰到了!”

  贾母说这话的时候,朝向王夫人,显然也是给王夫人说着听的。

  但王夫人脸上,变化不大,心里却是思绪沸腾,一双丹凤眼微微眯着,想起了侄子王进元从冬狩回来后,说的一番话。

  慈庆宫的皇太孙不简单,是个成大事之人!

  若是女儿真能跟了,那将来……

  王夫人复念及女儿未来的时候,又听老太太吩咐道:“我那乖外孙女玉儿,再有两月,就要来京了,正巧神京天气也暖和起来,赶在这正月里,且将玉儿住的房间给收拾出来……”

  贾母说到此事的时候,王熙凤那银铃般的笑声,即于暖阁里回荡。

  “老祖宗您就放心罢!这事儿包在孙媳妇身上!”

  即于大明天下,迎来大年初一的同时,远在金陵,同样张灯结彩,对比神京之喜庆热闹,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府客院。

  天方微明,一名年过三旬,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留着长须,穿着青衫,颇为威武不凡的青年男子,打开了房门,耳闻府外的鞭炮声,还有大户人家处,不断升空的花炮,他抚须,轻叹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此间一句,正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青年,正是前芜湖县令,后因被贬谪,今为布衣,担任林家小女先生的贾雨村!

  此间林府,自是巡盐御史林如海于金陵城内的住处。

  贾雨村同林如海乃属同僚,早年共同于翰林院共事过,来林府之前,贾雨村也曾于金陵甄家,为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爱子甄宝玉,教授过一段时间课业。奈何这位甄家公子顽劣,甄家老太太又过度溺爱,贾雨村才气愤离开,来到了林府。

  多年以来,经历了官场沉浮,贾雨村之性情,早比年轻时,成熟稳重很多。

  想昔日入神京,他曾胸怀壮志,以《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明志。

  时至今日,虽说落魄,但在官场之上的进取之心,仍未消磨。

  有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过两月,将入神京,也不知能否寻到国公府助力?

  若是能寻到贵人,便是记之恩情,可以扶摇而上乎?

  “时飞!”

  时飞正是贾雨村的表字,

  一道洪亮的呼声从别院门处响起。

  贾雨村转头看去,发现正是林府主人林如海。

  于林如海身边,站着他的女学生,林黛玉。

  “黛玉见过先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