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蜀汉军师,开局夺江东

第19章 刘繇兵败而逃,陆尘设下埋伏!

  提及刘繇,亦是一位早年成名,政绩清明之士。

  少年时,他孤胆闯入敌寨,英勇救出其堂叔。

  自此声名鹊起,仕途坦荡,平步青云。

  待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朝廷委以重任,命其担任扬州刺史一职。

  然而,世事多舛!

  扬州刺史府,本应坐落于寿春,但因袁术盘踞于此。

  淮南一带已成,其囊中之物。

  刘繇忌袁术之威,不敢轻举妄动。

  转而选择南渡长江,另谋出路。

  幸得吴景、孙贲二将,伸出援手。

  于曲阿之地,得以立足。

  可是好景不长,孙策的侵犯势不可挡。

  很快,便致使刘繇惨败。

  他正值壮年,却已两鬓斑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刘繇眼眶泛红,哀叹道:“玄德,吾命多舛啊!”

  刘备闻此,心中亦是五味杂陈,望着刘繇落魄的模样,不禁感叹。

  “正礼兄,何至于此!”

  刘繇听闻,泪水几欲夺眶而出。

  随即,刘繇开始倾诉,这段时间以来,遭遇的种种磨难。

  原来,孙策自脱离袁术后。

  得力于挚友周瑜、舅父吴景、丹阳太守周尚等人的相助。

  势力迅速膨胀,麾下兵马近两万。

  随后,孙策以雷霆之势攻占横江,无人能挡。

  紧接着,他调集精锐兵马,连克刘繇囤积,粮草军械的牛渚山。

  最终,攻克秣陵城等,战略要地。

  一战之后,刘繇在曲阿的防线上,土崩瓦解,被迫出城迎战。

  结果大败而归,仅率残部退守丹徒。

  谈及此事,刘繇心有余悸。

  “玄德,孙策勇猛异常,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不如与我同往丹徒,共商对策吧!”

  刘备闻言,眉头微皱,目光不自觉地投向陆尘。

  陆尘静听刘繇之言,心中已对江东局势,有了大致的判断。

  简言之,吴郡大半城池,已落入孙策之手。

  若想东山再起,曲阿等地的控制权,至关重要。

  退守丹徒,则意味着失去了,战略上的回旋余地。

  陆尘忽然一笑,问道:“刘大人,你担心孙策,会继续追击吗?”

  闻言,刘繇眉峰一挑。

  对于这个少年的插话,颇感意外。

  但出于礼貌,刘繇还是回答道:“孙策新胜,自然会趁机追杀!”

  陆尘目光转向曲阿,神算系统界面上,赫然出现警示文字。

  【高度危险警报!】

  这一提示,让陆尘对孙策的追击计划,更加确信无疑。

  随后,陆尘将视线转向丹徒,同样的警示再次出现。

  【极度危险警报!】

  陆尘眉头紧锁,曲阿的危机源自孙策的追兵。

  那么丹徒的危机,又从何而来?

  难道那里隐藏着伏兵?

  进退维谷之际,陆尘略作思考,嘴角勾起一抹微笑,随即对刘备说道:“孙策新胜,难免骄傲自满。”

  “主公,咱们不如在此,布下伏兵,让孙策有来无回!”

  “而此刻的丹徒,我猜想,孙策定会设有埋伏,应暂时回避比较妥当!”

  刘繇已被孙策的攻势,吓得心惊胆战,一心只想着退避。

  听到陆尘之言,刘繇顿时怒不可遏,呵斥道:“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儿,懂什么用兵之道!”

  “孙策怎会料到,我会退守丹徒,又何来埋伏之说!”

  “敌人正值士气高昂,兵马强壮,而我们已是强弩之末!”

  “若留在这里,岂不是坐以待毙?”

  言毕,刘繇恳求刘备一同撤往丹徒,再作打算。

  刘备见刘繇急于撤退,心中暗自忧虑。

  面对强敌,一味退缩绝非上策。

  更何况,陆尘所言丹徒有伏,必有其道理。

  念及于此,刘备心中已有定计。

  而陆尘,则在一旁冷笑着。

  丹徒若有伏,退则必败无疑!

  孙策此举,显然,是算准了刘繇的心理。

  预先在丹徒,布下天罗地网。

  既然刘繇执意寻死,陆尘也不再劝阻。

  随即,陆尘轻笑一声,说道:“孙策将至,我军在此设伏,正好以逸待劳!”

  “刘大人若心存畏惧,自可率部前往丹徒。”

  “我军在此埋伏,刘大人逃亡之路,也会更加安全,不是吗?”

  陆尘言其逃亡,刘繇如被触逆鳞,面红耳赤,怒喝道:“竖子胆大包天,焉敢放肆至此!”

  说罢,刘繇不屑再顾陆尘。

  紧接着,他将目光锁定刘备,迫切询问道:“玄德,你意若何?”

  刘备面容沉静,徐徐言道:“军师之策,确有其理。”

  “我等伏兵于此,足可令兄无忧而退!”

  刘繇观刘备亦持此议,怒气更甚,冷哼连连。

  “哼,黄口小儿,竟妄图窥探天机!”

  “尔等既决意留守,我不强阻。”

  “子义,我们启程!”

  太史慈初逢刘备,满心欢喜。

  未料,结局竟是这般,不欢而散。

  太史慈轻叹一息,向刘备拱手致意,言辞恳切。

  “既然如此,望使君珍重!”

  “且慢!”

  此时,陆尘微笑而语。

  “太史将军英勇盖世,何不共谋孙策,同建奇功!”

  “有你在的话,胜算大增!”

  “呃,这……!”

  太史慈目光闪烁,犹豫间望向刘繇。

  刘繇眉头紧皱,本就轻视太史慈,见其踟蹰,冷言道:“子义,你又作何打算?”

  太史慈闻言,拱手沉声道:“大人厚恩,子义铭记五内。”

  “大人先行一步,我愿留此御敌!”

  刘繇感其忠诚,长叹一声,说道:“好吧,子义,多加小心!”

  言罢,刘繇毅然转身,率军疾驰丹徒而去。

  陆尘目送刘繇远去,高声警示道:“刘大人慎行,依我推测,丹徒之路危机四伏!”

  闻此,刘繇怒火更炽,厉声驳斥道:“即便有伏,也与你无关,毛都没长齐的小子,你懂什么……”

  言毕,刘繇绝尘而去,不再回顾。

  此刻,刘备面露喜色。

  他未料,太史慈竟愿留下,并肩作战。

  昔日太史慈,单骑闯敌的豪迈景象,犹在眼前。

  此乃,不可多得的虎将!

  刘备念及此,连忙上前握住太史慈的手,激动道:“有子义相助,此役必胜无疑!”

  太史慈心潮澎湃,自归附刘繇以来,始终未得重用。

  空有一腔热血,无处挥洒。

  与刘备的赏识相比,真乃云泥之别!

  于是,太史慈半跪于地,声音坚定道:“使君放心,子义愿以死相报!”

  陆尘心中暗喜,猛将已入彀中!

  随即,陆尘催促道:“主公,太史将军,我等即刻布阵以待!”

  “敌军,或将至矣!”

  闻言,刘备颔首,旋即依计而行。

  临行之际,陆尘轻拍张飞肩头,呼唤道:“翼德!”

  闻声,张飞回首一望,疑惑道:“陆军师,你有何安排?”

  陆尘神色一凛,肃容道:“待敌军来时,若有机可乘,你务必取孙策首级。”

  张飞闻言,咧嘴大笑道:“哈哈,陆军师请放心,包在俺身上!”

  “我亦久闻孙策之名,正好借此机会,验其真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