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指明方向的道标,在人生的交叉路中必须拥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抵达自己向往的目的地,尽管有很多人从不需要目标也不在乎前进的方向,
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和平的从容,即使未曾拥有理想,不需要什么值得一生追寻的目标,他们也能吃饱穿暖,安稳无忧地迎接死亡。
所以在和平的时代,信仰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消遣。
然今时不同与往日,我们身处的世界早已被死与恐惧的瘴气笼罩。
已经失去了无脑的安逸,再也找不回曾经那无知的幸福。
所以在混沌的时代,信仰必将是求知的唯一手段。
唯有渴望理解一切的人,才能被他所理解的一切接纳。
为什么世界在短短的三十五年间湮灭了七成的人口与土地呢?
因为这世界从来不是我的世界,更不是人类的世界,生灭循环只是自然的规律,人类即使灭绝那也是自然演变的副作用。
或许把自然演变称其为自然灾害会更加主观一些。
狂信的起源正是由天灾人祸带来的混沌。
2047年三月初,由地中海的特大地震开始,沿海周边国家遭受了毁灭性的海啸打击,在长达六年的不间断地震余波下,全世界与该地区的通讯彻底断绝,
劫后余生的人们将最初地鸣之日称为颤栗日,在通讯恢复之后,外部的人们观测到在中东出现了一条宽约三十公里,长约九百公里,深度不可考的大裂缝,
当地的人们沿着裂缝的山崖修建阶梯,在阶梯之上开拓平台,定居于此,在历经十余载的演化下建立了如今世人皆知的怪异与奇迹的城市:螺旋阶梯之渊阿莫路德
据考证,当地人会转移到悬崖之中生活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获取悬崖底部干净又稳定的水源,在颤栗日开始后的六年之间,不间断又难以预测的地震余波导致水库决堤,河道断流,
水源污染,人们的取水手段变得及其有限,在这等困境下,某个时间点中,有人发现裂缝底部的水源干净无害,而自颤栗日绽开的大裂缝至今三十五年载仍未遭受过一次地震的侵害,
这似乎是种奇迹,又或者是某种意志的体现。
最具黑色幽默的事实是,在裂缝之底发现的那干净又卫生的水源其颜色是深邃得足矣泛光的漆黑,简直就像是当地在颤栗日之前人人梦幻缭绕的特产石油一样。
在第一次颤栗日开始之后,石油的开采与供应就出大问题,由此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综合征在第二次颤栗日的天威下彻底痊愈。
这次的地震范围波及了全世界,除了螺旋阶梯之渊阿莫路德,彷徨迷雾地桃源乡,宁静港心岛,这三处被现在的人们称为奇迹的地点。
在第二次颤栗日的十一年期间,除了欧亚非美四大洲的中部,其他能被人类观测到的沿海地区岛屿之地皆被上涌的海水淹没,
但这一进程是以年为单位推进的,所以直接死于海啸的人没有想像得多,但是不知道应不应该活下来却又已经活下来的人太多了。
他们已是难民,涌向尚未受灾的地区与当地人争抢食物,住所,工作机会,争夺他们想要拿到的一切,这本无可厚非,可这本就无法容忍。矛盾尖锐,冲突难以调和。
被死与恐惧侵蚀精神的人若是渴望保持理性,那自然会追求心灵上的寄托,为自己想做却自知不该做的事寻求正当性,强化自身的意志力,以此变身。
信仰就是这么一个令人忌讳莫深难以讨论的概念,演化成宗教那就更加痴狂了。
宗教的形成必须寄予某种神迹的体现,在眼下最为直观的神迹当然是前文提到的三个在两次颤栗日期间从未受灾,却又在灾难平息之后逐渐出现地理变化的地点。
围绕着两次颤栗日的降临与平息,见证了两种神迹的体现,召唤出了两个缝合的魔物。
在第一次颤栗日的降临之后,阿莫路德地区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诡异邪说,其中以一种名为“人性炼成”的学说最受追捧。
在第二次颤栗日的降临之后,桃源乡地区开始信仰一种被称做“小世界体现”的技法。
距离第二次颤栗日的平息已经过去十八年了,若是颤栗日再临,世界的第三神迹,被称为宁静港的心岛又会面临怎样的风暴?
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潜伏在暗流下的鬼魅即将寻得了神的踪迹,他们渴望拜服具象的神,他们希望与神融为一体,以此感受变身的伟力。
如果此刻阅读文章的你身处心岛,如果你时常耳闻什么这个人复活,那个人消失,变身来变身去的怪谈。
那你还是趁早坐船跑路比较好。
还是说........
你也是个不切实际愚蠢透顶的无神论者?